
1.申请调剂我校的考生必通过教育部指定的“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调剂服务系统”(以下简称“调剂系统”)进行。按教育部规定,各加分项目考生可除外。
2.调剂考生需符合教育部和我校招生章程中规定的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
3.调剂考生初试成绩须同时满足调出专业国家分数线和调入专业我校分数线的要求(包括总成绩和单科成绩)。
4.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应在同一学科门类范围内。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则上应相同。
买球的app排行榜前十名推荐成立于1958年9月,其前身化学系是十大正规买球的app排行榜建校初期的七个系之一。1993年11月更名为化学化工系,1997年6月化学化工系与原分析测试中心合并成立化学化工学院,2003年10月化学化工学院更名为买球的app排行榜前十名推荐。

学院学科门类齐全,人才培养层次完整。拥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权,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四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环境工程专业和化学工程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目前在校硕士和博士研究生720余人。建设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和分析化学4个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化学学科2022年在国家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较上一轮学科评估进步一档,进入黑龙江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是全省唯一入选的化学学科,支撑我校化学、材料、工程三个学科始终处于ESI top 1%行列,其中化学学科已进入ESI世界前3‰,材料学科已接近ESI世界前5‰。学院现有教职工145人,其中专职教师128人;具有博士学历117人,高级职称114人,其中教授65人,副教授49人;博士生导师39人,硕士生导师124人。聘请国际知名学者作为学科兼职、讲座和客座教授,不断提高本学科的研究水平。面向国家和地方培养化学化工领域急需的研究、研发及专业技术人才,为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的创新创业作出积极贡献。
学院学科的持续发展也在不断优化人才队伍,为青年教师的成长进步塑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为青年教师的科研工作提供了高水平的科研平台,从而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学院教师入选国家级和省部级各类人才支持计划56人次。实现了自培型国家级六类人才全覆盖,培养了一批具有突出业绩的中青年骨干人才,将确保学院今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建设了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黑龙江省“头雁”团队、1个黑龙江省“春雁”团队,3个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创新团队和3个黑龙江省高校创新团队。依托教育部“功能无机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技部“国家级催化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批教育部“中俄催化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和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国家级和省级高水平研究与人才培养平台12个。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973计划前期专项、国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前期研究专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黑龙省头雁计划、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等的纵向项目310余项。与济南圣泉集团有限公司等签署的横向课题项目150余项,横向纵向课题总经费合计2亿元。在Nature Photonics.、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Nat. Commun.、Sci. Adv.、Chem.、Chem. Soc. Rev.、Adv. Funct. Mater.、Adv. Energy Mater.、Energy Environ. Sci.等国际期刊发表高水平SCI论文2100余篇,其中发表SCI影响因子大于10的310余篇,被他人正面引用31000余次,全球十年高被引(ESI TOP 前1%)论文80余篇。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授权发明专利(含国际)320余项,其中30余项成果被成功转化和应用,出版专著20余部,多人为国际著名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撰写完整的章节。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是十大正规买球的app排行榜重点学科。本学科的人才培养立足于解决能源化工、精细化工、有机化工和无机化工等相关领域的新材料的结构设计与制备、新方法的创立与研究以及环境友好化工新工艺的开发与应用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依托于国家级催化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及黑龙江省催化技术国际联合创新研究中心等多个高水平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平台,具有良好的实验条件和仪器设备保障,并与国内外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及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研究成果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学科下设三个研究方向:
(1)化学工艺(清洁能源化工技术),以石油等矿物质资源和可再生资源的高效催化转化及清洁利用为特色;
(2)工业催化(环境友好催化材料与催化技术),以生物质转化、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等领域应用的纳米金属等新型高效催化剂的可控制备及应用为特色;
(3)材料化工(化工功能材料制备与应用),以化工生产过程污染物检测的传感材料、催化及吸附材料、光学与磁性材料的研制及应用为特色。
本学科共有硕士生导师1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本学科的导师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综合能力,所培养的研究生具有较强的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技术管理工作的综合能力,毕业后受到高等院校、研究院所、设计院和大企业的研发中心等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
近五年来完成及在研的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及企业委托项目30余项,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40余项,其中5项专利技术实现转化。发表SCI,EI收录的论文150余篇,获得省级、校级及行业科学技术奖及教学成果奖15项。

吴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学工程及技术一级硕士学科带头人。
黑龙江省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国家级催化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Petrochemistry, Chemistr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等国际期刊的编委。
研究方向是用于石油及生物质等资源高效转化过程中的微孔及多级孔分子筛催化剂、金属/分子筛双功能催化剂的设计制备及催化反应性能研究;液体有机氢载体的储氢及释放过程的高效催化剂的研制及构效关系研究;二氧化碳催化转化制精细化学品及清洁燃料。近十余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级、省市级及企业委托项目30余项,发表SCI收录的论文100余篇,获得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40余件,其中两件实现专利技术转让。作为第一获奖人获省级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

肖林飞,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环境友好催化材料与催化技术方向负责人,化工系主任。
研究领域:类贵金属催化剂的设计制备、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及生物质高值化转化
近年来已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各1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已发表SCI、EI收录论文30余篇,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6项,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自然类)和(发明类)各1项。

程晓丽,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化工功能材料制备与应用方向负责人。
研究领域:氧化物功能材料的可控组装与气敏和催化性能研究。
主持国家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厅局级项目4项。共发表SCI论文120余篇,他引5400余次,出版专著1部,获授权发明专利13项。获省科学技术二等奖3项。
本学科拥有一支研究方向特色鲜明、研究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本学科共有硕士生导师6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名。
主要有三个研究方向:
(1)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针对氢氧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新能源器件催化剂面临贵金属负载量大、耐受性差等问题,利用金属间隙化合物与铂之间的协同作用,降低铂负载量的同时提高铂的利用率,构建高性能的氢氧燃料电池及分解水膜电极。基于金属-空气电池正极面临的氧反应动力学过程缓慢的科学难题,构筑高效的双功能非贵金属基催化剂,组装超高能量效率的锌-空气电池。
(2)固体电化学与器件:开发高性能的电极材料,以提高电池的容量、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研究电极/电解质界面的反应机制,优化界面结构以减少阻抗和副反应。本研究方向不仅推动着基础科学的发展,也在能源、环境等众多应用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半导体材料与传感器件:开发新型过渡金属与碳复合材料作为储能电池电极材料,并探究储能过程机制。通过各种实验及理论计算手段,阐明复合材料与相关器件之间的构-效关系,为高性能器件的搭建奠定基础。近5年来完成及在研的国家级、省部级及横向课题项目40余项;获得授权的中国发明专利5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其中1项专利技术实现转化、1项专利转让给企业;发表SCI收录的研究论文200余篇;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4项。

王蕾,三级研究员,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十大正规买球的app排行榜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省特贴获得者。曾获得黑龙江省优秀青年基金、黑龙江省英才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八批特别资助。现为黑龙江省生物质与矿物质高效化学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担任EcoMat和Chinese Chemical Letters期刊的青年编委。
研究领域:针对金属-空气电池、燃料电池等面临的ORR/OER动力学过程缓慢的科学难题,构筑高效的非贵金属/碳基电催化剂,并利用原位同步辐射结合理论计算阐明动力学机制。
荣获“第25届黑龙江省青年五四奖章”、“第十六届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主要从事能源器件中电极材料的构筑和原位机制方面的研究工作,在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Energy Environ. Sci.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170余篇。论文总引用14000余次,H因子62,有12篇论文入选ESI Top 1%,3篇入选热点论文。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0余项,国际发明专利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横向课题项目4项。

孙丽萍,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固体材料与电化学器件方向负责人。
研究领域:主要从事纳米离子学和纳米电子学基础理论研究,在新材料开发以及器件设计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氧化物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等相关电催化材料的研究领域,系统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和缺陷演变对材料导电性能和催化性能的影响。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人事部留学回国项目1项,厅局级项目2项。作为主要参与者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项目6项。发表SCI收录论文80余篇,代表性文章主要发表在J.Mater.Chem.A., J.Power Sources, CHEMSUSCHEM, Renewable Energy,和 Ceramics International等期刊上,论文被SCI收录期刊他引500篇次,单篇被引最高80篇次。出版学术专著一部。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研究成果获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黑龙江省科技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成果奖三等奖一项,哈尔滨市科学技术成果奖一等奖一项。

研究领域:主要从事功能配位材料和纳米功能材料的研究。迄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Chem. Eng. J., J. Hazard. Mater., J. Mater. Chem. A., Sensors & Actuators B, ACS Sustainable Chem. Eng.,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等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百余篇,总计被他人正面引用1000余次,H指数27。
主持并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和厅局级项目五项,参与普通高等学校长江学者后备支持计划项目一项,获批十大正规买球的app排行榜首批学科青年学术骨干百人支持计划。出版学术专著一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一项。获黑龙江省自然科学成果三等奖一项,哈尔滨市自然科学成果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担任国际某些重要SCI期刊的通讯评审人。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位点结合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以及黑龙江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十大正规买球的app排行榜在环境纳米材料等方面的研究优势,以高效解决环境污染为目标,设立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2个主干方向,以及环境分析与检测技术1个特色方向,形成了“2+1”的学科发展模式,为省内外环保行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学科共有专任教师26人,80%以上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4人。近五年引进了3位青年优秀人才,为学位点建设和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学位点注重提升师资队伍的科学素养,鼓励教师去国内外访学深造以及参加学术交流。通过外引/内培并举,形成了一支学缘与年龄结构合理、学术背景互补的高质量师资队伍,新增省级高层次人才4人次,为学校化学、材料、工程学科进入国际ESI TOP前1%行列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位点依托黑龙江省环境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功能无机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催化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高效转化的化工过程与技术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在环境材料与催化、废水中能源回收、废物资源化利用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近5年,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等各类项目20余项;获得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3项;学科成员在环境领域权威刊物如Advanced Materials、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和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等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其中在I、II区杂志发表论文70余篇;10余篇论文曾进入高被引论文榜单;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0余项。学位点拥有国家级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乙级)、第一批获得省级开展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咨询资质的单位之一、2012年获批省级环境检测中心;学位点3位导师具有注册环评工程师、6位导师具有清洁生产审核师等职业资格证书,承担横向课题30余项。学位点已培养研究生200余人(含二级学科),就业率(含升学)达到了100%。学位点始终致力于提升黑龙江省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了省内环境领域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以及产学研工作的开展。
4、资源与环境(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点及方向负责人简介
十大正规买球的app排行榜资源与环境学位点(环境工程方向)从建设之初就牢固树立为黑龙江省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积极为地方环保事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以解决实际环境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学位点设置了3个具有实用性和前沿性的特色研究方向,包括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与清洁生产审核,以及污染控制技术。学位点现拥有国家级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乙级资质(现为黑龙江省黑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第一批获得省级开展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咨询资质的单位之一,2012年获批省级环境检测中心。学位点依托黑龙江省环境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功能无机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催化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在环境催化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学位点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学位点现有校内导师23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1人;近5年,新引进、增列导师9人,为学位点建设和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教师队伍中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计划获得者2人,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近5年,导师队伍共发表较高水平SCI论文200余篇,其中I区论文100余篇,承担纵向科研项目40余项,获得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0余项。6位导师具有清洁生产审核师的执业资格、3位导师具有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的执业资格,承担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环境监测项目等各类横向项目50余项。同时,学位点拥有一支合作关系稳定的校外导师队伍(15人)和实践基地;多位校外导师具有注册环评工程师、清洁生产审核师、节能评估与能源审计师、环境监测上岗证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保证了培养质量。学位点严格执行《十大正规买球的app排行榜研究生申请学位的成果要求》等规定,已培养100余名具备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污染控制技术研发、工程运营管理能力的环境保护人才,就业率100%(含升学),为国内各类企事业单位输送了大量优秀的环境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为国家及省内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邹金龙,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负责人。
研究领域:从事环境电化学、环境功能材料研发等方面研究;黑龙江省环境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龙江学者”青年学者,省头雁计划骨干成员。
主持国家基金项目5项(青年、国际合作、面上3项)、联合主持国家基金1项、主持省部级等各类项目10余项,作为骨干参与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项1项;第一完成人获省科技奖二、三等奖各1项、第二完成人获省科技奖二等奖1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Advanced Materials、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dvanced Science、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中文专著1部、英文专著2部(章节),获授权发明专利7项、转化1项;兼任《Chinese Chemical Letters》青年编委(SCI),省化工学会常务理事、省化学学会理事、省环境学会理事、省环境应急专家等。

苗守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点负责人。十大正规买球的app排行榜环境检测中心副主任,十大正规买球的app排行榜职业技术经理人,科技公司法人。
研究领域:聚合物功能膜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在燃料电池、纳滤膜等领域应用研究;环境检测与监测。
主持完成黑龙江省基金项目2项,厅级重点研发项目1项,教育厅等厅级项目3项以及横向课题10余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Sens. Actuators B Chem等期刊发表SCI学术论文10余篇,授权专利14项,专利转化1项,软件著作权1项。

研究领域:教育部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土壤肥料学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黑土资源保护利用常务理事,荣获包括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高校自然科学技术奖等4项。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多项,参与完成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Nanoscale,等国际刊物上发表SCI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3部;授权发明专利5项。

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学科方向负责人,环境科学系实验室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环境光催化及环境功能材料研发。现为黑龙江省头雁计划团队成员,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工程专业高级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在Appl. Catal. B: Environ.,Coord. Chem. Rev.,Nano Energy等国际期刊发表第一及通讯作者SCI论文120余篇,其中ESI TOP1%论文16篇,Hot Paper热点论文2篇,H因子50,英文专著1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项目若干项,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三等奖2项。
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学科现有校内硕士生导师32人,入选国家和省部级各类人才10余人次,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次,青年长江学者2人次,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1人次,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才1人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次,黑龙江省教学名师1人次,龙江学者特批教授1人次,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人次等。学科师资强大,研究方向明确,就业方向宽。学科立足于培养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化学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为全国及本省经济发展和应用人才培养做出更大贡献。
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学科包括制药工程与技术、绿色化工技术、高分子材料与加工和能源化工材料四个方向。
制药工程与技术方向以新药的研发和药物制备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解决药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品研发、工程技术等问题。以药学、生物学、化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探索药物制备的基本原理及药物工业化生产过程中的科学和技术问题,实现药物制备新工艺开发、质量控制、工艺放大与优化等。制药工程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药剂学、药物化学及天然药物化学等。
绿色化工技术方向立足于解决化工和能源等领域中石油、煤炭等传统矿物质资源和生物质等可再生资源高效转化为清洁能源等化工过程中催化材料、多孔碳材料、气体敏感材料、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和磁学材料等功能材料的结构设计以及制备新方法和应用新技术创制过程中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并拓展这些功能材料在绿色化工催化、吸附和分离、传感和光电转化等方面的应用,为实现清洁能源和绿色化工新技术和新工艺提供技术依据。研究工作突出化工、能源、材料和环境等多学科交叉的特色,将化工新材料的结构设计、可控制备与其在化工和能源等领域中的应用有效地结合。通过与国内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发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为研究院所和企业培养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技术开发能力的优秀人才。
高分子材料与加工方向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的设计与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复合与加工。具体包括高分子能源转换材料(如太阳能电池,二次电池,超级电容器等材料),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如水凝胶生物医用材料,耐热防老化纳米复合材料,聚合物基高性能树脂复合材料等)的制备与应用。
能源化工材料方向致力于开发设计环境友好型精细化工、石油化工产品的合成新工艺及应用技术,优化生产工艺,致力于解决目前化工生产中存在的能源损耗大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从分子、原子、电子等多层次上研究材料的物理、化学行为与规律,研究不同材料组成-结构-性能间的关系,实现微结构不同层次上的材料设计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新材料开发。

孙少平,药剂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执业药师,化学工程(专硕)负责人,制药工程与技术方向负责人。中国颗粒学会药物制剂与粒子设计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会员。
研究领域:主要从事药用新材料的合成、药用新剂型及抗肿瘤药物、生物大分子药物给药系统的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省属高校科技成果研发项目、哈尔滨市科技基金、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等多个项目,主持横向课题多项,经费充足。申请(授权)发明专利并成功转化多项。迄今已在Carbohydrate Polymers, 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 Molecular Pharmaceut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Pharmaceutical Research,Drug Delivery, Journal of Microencapsulation等国际知名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1部。

肖林飞,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环境友好催化材料与催化技术方向负责人,化工系主任。
研究领域:类贵金属催化剂的设计制备、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及生物质高值化转化
近年来已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各1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已发表SCI、EI收录论文30余篇,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6项,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自然类)和(发明类)各1项。

牛海军,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分子材料与加工方向负责人。
黑龙江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十大正规买球的app排行榜杰出青年。现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主任。1995年毕业于十大正规买球的app排行榜并获得化学专业理学学位。2004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并获得材料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8年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开展太阳能电池材料方面的博士后研究工作。2006年在美国普度大学作为访问教授访学1年。现为中国化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感光学会理事,黑龙江省化学会理事,黑龙江热处理协会理事。担任多家国际SCI刊物审稿人。主要从事有机聚合物的电致变色、电池、忆阻器、化学传感发光等研究领域。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共获省科技奖三等奖2项、中国授权发明专利40多项。作为第1或通讯作者,至今已在 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ACS Appl. Mater.Interfaces, Polymer Chemistry, Sensor and Actuator B, Dyes and Pigments, ElectrochimicaActa, Applied Surface Science等上发表SCI论文80余篇。被SCI论文引用1000余次。研究论文被“高分子科技”,“中国聚合物网”网站等学术媒体和交流平台重点推介。

王蕾,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黑龙江省优秀青年基金、黑龙江省英才计划获得者,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者。现担任EcoMat和Chinese Chemical Letters期刊的青年编委。能源化工材料方向负责人。
研究领域:针对金属-空气电池、燃料电池等面临的ORR/OER动力学过程缓慢的科学难题,构筑高效的非贵金属/碳基电催化剂,并利用原位同步辐射结合理论计算阐明动力学机制。在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Adv. Sci.、ACS Nano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160余篇;其中,通讯/第一作者论文64篇,论文总引用9700余次,H因子55,有11篇论文入选ESI Top 1%,2篇入选热点论文。发展以生物质为原料的石墨烯制备技术,建立了世界上首条年产100吨生物质石墨烯材料的生产线。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0余项,国际发明专利3项;承担省部级项目10余项。

许辉,二级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买球的app排行榜前十名推荐院长、功能无机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有机化学学科负责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龙江学者特聘教授,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黑龙江省青年创新团队带头人、省师德师风先进个人、省优秀导学团队带头人。
研究领域:有机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方向是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等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器件制备。课题组具有有机合成、光电性质表征和器件制备所需完备的实验和测试条件,可开展国际一流水平的研究工作。
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面上项目等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20余项,在Nature Photonics、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JACS、Angew、AM等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作为第一获奖人获省级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1项、2021年中国光学十大进展提名奖等。

韩春苗,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有机化学学科后备带头人。
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首批中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黑龙江省青年创新团队带头人。黑龙江省一流本科课程主讲教师、省优秀研究生指导团队骨干成员。
研究领域:红光至近红外有机功能材料、器件及生物应用研究。
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70余篇。包含在顶尖期刊《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Chem》、《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ngewandte Chemie》和《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论文10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等各级项目10余项。获授权发明专利20项,已技术转让2项。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二完成人)、省青年科技奖、省青年五四奖章、校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十大正规买球的app排行榜实施研究生奖助制度,包括研究生奖学金和研究生助学金。研究生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和专项奖学金。研究生助学金包括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三助”岗位津贴以及特殊困难补助金等。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在基本学习年限(学制)内且人事档案调入我校的全日制非定向中国籍研究生,可按照规定条件和程序申请国家奖学金及学业奖学金。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 20000 元/年。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设三个等级:一等覆盖比例 5%,奖励金额 12,000 元,二等覆盖比例 10%,奖励金额 10,000元,三等覆盖比例 15%,奖励金额 8,000 元。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我校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在基本学习年限(学制)内且人事档案调入我校的全日制非定向中国籍全脱产学习的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补助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硕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 6000 元。
团结在这里凝聚,勤奋从这里蓄发!买球的app排行榜前十名推荐诚挚欢迎全国考生积极调剂,我们期待和你在美丽的黑大校园相见!(买球的app排行榜前十名推荐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