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每每提到这句诗,我们便知晓,清明,这个承载着厚重历史与人文情怀的节日已悄然来临。2025年的清明,在公历4月4日,农历三月初七,星期五,它像一位信使,带来了春天的蓬勃生机,也勾起了人们对先人的无尽思念。

溯源
清明节的历史源远流长,它起源于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 。相传,古代帝王将相有“墓祭”之礼,后来民间纷纷效仿,在这一天祭祖扫墓,经过历代沿袭,逐渐成为中华民族固定的节日。

节日礼俗
祭祖扫墓:慎终追远的传承
祭祖扫墓是清明节最重要的礼俗之一,它承载着人们对先人的缅怀与追思 。每到清明,无论身在何处,人们都会想尽办法回到家乡,为逝去的亲人扫墓 。在墓前,摆上鲜花、祭品,焚烧纸钱,行叩拜之礼,倾诉着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个过程,不仅是对先人的祭奠,更是对家族传承的重视,让子孙后代铭记自己的根之所在 。在北方,人们称扫墓为“上坟”;而在南方沿海一带,为了避开“坟”“墓”二字,婉称为“拜山” 。拜山又分为“家祭”和“扫大众山”,“家祭”是对自父母上溯至祖宗三代之内祖辈的祭拜,“扫大众山”则是对宗族祖先的拜祭 。无论是哪种形式,都表达了人们对祖先的敬重和感恩。
踏青郊游:亲近自然的欢歌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大自然展现出最迷人的一面 。踏青,古时又叫探春、寻春,它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暂时停下脚步,亲近自然,放松身心,尽情享受春天的馈赠 。在这美好的时光里,人们还会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 。放风筝是其中之一,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此外,蹴鞠、插柳、拔河等活动也在民间广泛流传。
节令美食
青团:江南地区特色美食,用艾草或浆麦草汁与糯米粉混合,内馅多为豆沙、枣泥等,成品碧青油绿、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寓意阖家团圆,也有祈求健康之意。
馓子:我国南北各地都有清明吃馓子的食俗,属于油炸食品,香脆精致,古时叫寒具,北方馓子以麦面为主料,大方潇洒,南方馓子多以米面为主料,精巧细致。
乌稔饭:畲族传统美食,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户户煮乌稔饭,并馈赠汉族亲友,久而久之,当地汉族也有了清明食乌稔饭的习俗,乌稔饭是用乌稔树叶煮出的汁浸泡糯米蒸熟而成,色泽乌黑,味道清香。
“清明,是一场心灵的洗礼,是一次与祖先的对话,是对生命的敬畏,是对未来的期许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让我们带着对先人的思念,怀揣着对生活的热爱,走进春天,拥抱自然 。在慎终追远中汲取力量,在不负春光里奋勇前行 。愿我们在清明的感悟中,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这份厚重的历史记忆,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买球的app排行榜前十名推荐供稿)